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减排效应

时间:2021-12-07 浏览:

探索多样化减排路径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加快现有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本研究从信息流动角度出发,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识别环境信息披露(PITI)对我国碳减排影响的净效应,旨在探索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减少碳排放的潜在可行途径,加快碳中和、低碳循环发展模式的实现。

环境信息披露是指将反映城市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以便于社会公众参与地区环境污染治理。

研究发现,推动环境信息披露进程可以显著减少区域碳排放,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碳排放密度较低的地区应用效果更好,这反映出该方法对碳排放约束的有效性。因此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归因于信息披露在“退煤化”过程中的积极影响。环境信息披露加快了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的进程,强化了外部公共监督对碳减排的积极影响。


文章导读


面对日益增加的全球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变得越来越严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量自1990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尽管2011年以来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然而,就总量而言,中国的排放量仍占全球碳排放量的较高比例。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中国从顶层推动碳减排的决心。因此,探索多元化的碳减排途径、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迫在眉睫。

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信息披露(PITI)是否有助于减少中国CO2排放?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否通过促进中国的“退煤化”进程影响了CO2排放量的变化?在环境信息披露的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与中国煤炭消费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公众环境监督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信息披露引起的CO2排放变化的外部影响等也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文章框架

                         

1.  环境信息披露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及其差异分析

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推动区域碳排放的显著减少。不论是从总量碳排放、人均碳排放还是单位GDP碳排放来看,这一抑制结果并未发生变化。进一步的,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区域碳减排效果更好,即碳减排幅度更大。同样,就不同碳排放密度而言,环境信息披露对排放密度较低地区碳减排的影响更好。

2.  环境信息披露与退煤化关系探究

从煤炭消费量和利用效率两个角度出发,环境信息披露对降低煤炭消费量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作为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耗的变动最终会影响到碳排放量上,因此,促进“退煤化”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环境信息披露的推进是有效和必要的。

3.  环境信息披露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对“退煤化”的影响

以天然气为例,分析环境信息披露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对“退煤化”的影响,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有效促进地区天然气消费,且其发展能对煤炭消费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说明推动环境信息披露有利于加强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效应”,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

4.  公众环境监督的强化对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碳减排影响分析

公众是推动整个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公众环保监督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环境信息披露对区域碳减排的积极影响,在推进区域碳减排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参与,还需要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综上,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推进是否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并实现中国能源结构转型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经过详实分析后发现,环境信息公开的确有助于降低地区CO2排放,且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清洁能源发展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说明其有助于加速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此外,公众环保监督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

本文为中国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探索多样化碳减排和能源结构转变途径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作者简介:

李楠,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气候变化和世界经济。

史贝贝,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康蓉,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资助项目: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72103163),陕西省2021年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No.2021JQ-457),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No. 202028)和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资助。



原文公开发表于Sustainability
https://www.mdpi.com/journal/sustainability
DOI:10.3390/su13179758

Copyright © 2017 NATIONAL&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TECHN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版权所有       后台登陆